外展网讯。
2015作为中国安防行业最大展会中国国际安全防范博览会(深圳)简称安博会圆满落下帷幕。作为安防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事,自然吸引不少行业人士的关注与参与。展会之前,笔者脑中回顾了一下历届安博会的情形,也斟酌了一下参与的情感。似乎没有了先前历届参与的那种热情,也说不清是何缘故。是对展会经济的审美疲劳?还是行业同质化趋势让展会缺乏新意?还是作为观众已经疲了?还是安防行业技术更新速度放缓了?种种不一而足,但着实也说不出为什么就缺乏了参与展会的那种激动或冲动。
但在下笔之前,还是去展会看了一遍,没有了往届的累日驻足交流与参观,今次权当走马观花。算是尽一个安防行业人士的本份。
想必,很多安防同行都在感受到这个产业近年来发生的悄然变化,跨界,同质化,数字化,转型等等的变化,让我们有理由来静心思考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今后该如何来走。
观展过后,提笔想写点什么,一想这个展会,忽觉一股发自心底的凉意奔涌而来,也给了这篇观后感一个“凉”的基调。虽然作为全球最大的安防展,规模依然相当,人潮也仍旧热闹。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繁华热闹的背后,君可同意,你也觉得到外面累到冒汗,心里却有股拔凉拔凉的寒意驱之不散……
即便创新,中小企业也深受重伤
景气指数:☆
第一天,看到几个好的产品或技术,让编辑们确实兴奋了好一阵,但随着渐渐把整个场馆跑完,兴奋转化为了担忧,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各类中小厂家所展出的亮点产品或技术,在少数的几个大厂家那里都能看到。
扎根于深圳,知道这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更清楚的是,深圳虽然是安防之都,但安防产业的重心并不在深圳,尤其是近几年,深圳的安防正在渐渐沦为产业的配角。以深圳厂家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一个创新可能是数年的心血,但转眼间成了他人的点缀,这对中小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给中小厂家带来了深重的内伤。对于这个情况,从少数几个大品牌的展出情况即可发现,他们几乎涵盖了业内所有的新技术、新创意,比如:
a、深圳一小厂家所推出的4D球机与某多镜头拼接球撞脸;
b、海康威视的Smart2.0集众家之所长;
c、宇视在2014年提出了超感1.0,今年升级到超感2.0;值此之际,产业已经出现了与之相类似的物联感知与视频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深度技术;
d、看到下面这款由格灵深瞳带来的三维图像处理技术产品,即便没去过格灵深瞳的展台,但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不错,这款产品在蓝色星际、海康威视等展台上都能看到相类似的产品。
e、即便抛开本次安博会,从过往接触过的产品中我们也能发现相类似的问题,比如曾让中德宏泰自豪的鱼眼广角矫正技术,曾在项目竞标中淘汰主流品牌;但几个月后,市面上就出现了相类似的产品。
f、再来谈谈外商,我们认为,监控方面,国内的安防企业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对外商的超越,只不过内斗导致的价格战,让中低端产品在稳定性、耐用性方面距离外商的稳重、扎实风格还有不少差距。而在报警、对讲、门禁的大联网方面,外商也不见得还有多少优势(探测、传感技术、消防与安防的整合除外)。
那么有人不禁要问,中小企业还有什么技术优势?如果让我们回答,将会是:没有!凭着多年在产品和技术领域的经验看,目前只有一个技术是安防大品牌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华为的SafeVideo技术(虽然有报道称大华等品牌掌握了“超RAID”技术,但未见实际效果,具体情况未明,暂不计入),另外泽云也掌握与SafeVideo相类似的技术,但泽云研发团队出自华为,属于华为派系。泱泱大安防行业,仅此一个“人无我有”的独苗,实为汗颜!在此将华为作为“中小品牌”来举例,实有怒其不争之慨:华为是世界领导型IT网络运营商,掌握了让安防企业难以模仿和学习的IT技术理所当然,但在安防,现在已经难以引起产业对他们的过多侧目。
至此,我们认为,在产业快速收拢的大背景下,安防的创新已经岌岌可危,任何企业的创新都有可能在几个月后,市面出现一模一样甚至做得更优秀的产品;这对花费数年之功才研发成功的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安防产业外延势不可挡
景气指数:☆☆☆☆
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天地伟业等公司通过开辟新的民用领域产品线来进入消费者市场,且今年开发此类产品的设备商较往年多了许多,除海康威视、天地伟业高调亮相外,其他厂家倒比较含蓄。另外,海康威视等少部分大品牌设备商推出了无人机,又是给产业带来了不小的震惊,可以看出海康威视对未来解决方案架构设计的定位更为高远,大有向着“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发展。
东方网力的运作又自有一套做法,主要是通过资本并购来运作,不但在监控摄像机方面,在智能分析方面也是日益朝着消费领域延伸。而在专业领域产品线,与其他设备商不一样的是,东方网力主打更多的是解决方案提供商,从其布展,俨然一个IT与系统集成的混合体。
从整个展馆情况看,不仅监控领域如此,连报警、对讲、门禁领域也日渐外延和偏向民用领域。在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今年几乎但凡有推出可视对讲产品的厂家,都展出了智能门锁,如指纹锁产品。
观察发现,上述企业向其他专业领域延伸的不多,主要还是在消费型民用市场的挖掘。只是直至今日,中国的民用消费市场还处于烧钱阶段,没有几家企业能每年烧钱只是为了看一看民用市场的水花有多高。
视频监控与非视频监控冰火两重天
景气指数:☆☆☆
视频监控领域一片热火朝天:4K、H.265、星光级、宽动态、图像防抖、光学透雾等都难以吸引人的眼球了,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分析、超感技术、同轴高清等;与此同时,视频监控厂家所展出的概念,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主流设备商都是以行业解决方案作为展出主题,同时在大数据处理技术、云存储技术等IT应用也从概念到落地。
但是,报警、对讲、门禁的技术革新不大,门禁又进入了突破瓶颈期,报警也变化不大,这两者在本届安博会的亮点主要是是无线、有线技术的融合、云概念的深化、解决方案的更为科学化设计、与其他系统的复核应用,就连中控,也只能在解决方案中寻求突破口。虽然对讲也没有什么变化,但还是出现了两个新亮点,一是可视对讲厂家推出智能锁;二是将室内机进一步设计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即室内机一分为二,底座与室内机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讯、无线充电,室内机维持原来的可视对讲+智能家居控制功能,但底座除了支持无线传输、无线充电外,主要是以家庭智能网关的形式出现,欲通过室内机的智能网关核心化,达到对智能家居领域的控制。
SVAC冷热界线更明显
景气指数:☆☆
科达、千目聚云、中星微等少数几家企业继续主推SVAC技术,感觉公安一所有在扩展扶持SVAC企业的家数和力度。
在SVAC技术发展缓慢的当下,随着科达推出了智能感知,SVAC有了与H.264/H.265比拼的智能内功。除了科达外,中星微、千目聚云等企业在基于SVAC的智能分析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其次是SVAC基本完成了全产品线布局,目前已经可以做到摄像机、解码器、编码器、拼接控制器、后端平台、NVR、DVR等全套产品。
与以上三家加大力度支持SVAC不同的是,一圈了解下来,各主流设备商对SVAC的态度较往年稍微有所变化,更多的还是看好H.265的发展趋势,即便早期笃定要与SVAC情定三生的企业,也出现了悔婚迹象。最令拜访编辑吃惊的是,本次在某大品牌的展台上,其某位销售技术支持甚至明确表态不看好SVAC;但该公司实际上还是在2015年开发出了不少SVAC产品,所以感觉主流品牌在SVAC的跟进中,依然处于想法和做法难以统一的纠结中。
与主流设备商观点相反的是,今年集成商与SVAC厂家的合作却在不断加大,尤其是以广东的佳都新太、高新兴,以及来自山西的SI,加大了对SVAC的重视程度,并已经就2016年的规划建设与SVAC厂家达成了合作协议。
H.265及4K:烂遍全场
景气指数:☆☆☆
H.265已经较为成熟,尤以海康威视的SMART265最为抢眼;而早在2013年就已经实现类似技术的中兴力维却在H.265方面淡定了许多。4K也很很热,不过超高像素上早已偏向于多镜头拼接的超高像素、鱼眼的1200万像素;因此4K并没有引起观众过多留意;或许索尼的王者归来、松下的全4K产品线还能给4K带来一些新鲜感。
在4K与H.265方面,最有看点的是,海思对H.265芯片性能的整体升级,如星光级、宽动态、超低码率、超高像素处理等技术;4K及H.265芯片技术的成熟,原本大品牌在H.265、4K领域依靠自己先人一步及强大的研发实力所获得的优势,将会随着这波芯片的到来而被打破,可以预见,2016年的4K及H.265情况是“芯片在手,你有我也有”,主流品牌的技术积累优势减弱。
移动应用趋势更为明显
景气指数:☆☆☆
APP等移动终端已经遍布全场,几乎是个厂家都能实现,2016年移动应用将会普及化,就看能否撬开民用市场的嘴巴。
与此同时,类似安居宝、文达通等品牌,除了推出手机APP外,还通过对企业微信公众号的深度开发,将APP应用集成于公共软件,节省了对APP的开发力度,重要的是让客户一个软件就能搞定种类繁多的安防应用,提升了客户的操作体验,不必再为下载和管理APP费尽周章。同时也预示着,2016年的新的营销模式将会继续烧钱,只是不知道哪一把火烧得最大,是高调的企业?还是闷头做事的公司?
红外热成像稍微增多,但仍不温不火
景气指数:☆☆
对热成像,技术门槛高,市场准入和客户开发的门槛也高,但市场仍有很大的成长市场空间,随着部分企业在2015年扩充热成像产品线所获得的效益,吸引了更多出热成像产品在展会上的出现,但众多厂家对热成像的市场的快速发掘仍不报很大希望,目前只是在布局,满足少数领域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大华也同样推出了热成像产品,众多企业共同去推动一块市场的应用,把蛋糕做大是好事;但同时也提醒靠热成像技术门槛看家的企业,不要轻视了这两大巨头的市场覆盖和营销能力,更加不能忽视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掉的杀伤力。本刊记者在问及停车场企业谁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时,答曰:海康!这把火烧到哪里,哪里的企业就得及早揭竿捍卫领地。
智能分析:未来争夺的焦点
景气指数:☆☆☆☆☆
如海康威视、大华、科达、宇视、英飞拓、蓝色星际、天地伟业等,都在视频内容分析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技术水平各有差异;所不同的是宇视侧重于与物联感知的融合。纵观各家智能分析实力,华东几家品牌已经将其它片区的大部分品牌甩于身后,各片区的主流品牌又与当地中小品牌拉开了2-3年甚至更长的差距。
且随着云技术的不断深化,对视频数据结构化的需求将日益急促,智能分析能否做好,将决定了各自未来的市场分量,未来2-3年,几大主流品牌可能还是处于战国相抗衡时期,但随着时间越往后移,智能分析将成为连接视频监控、网络化、物联网、云技术的交集点,竞争也将演变为“得智能者得天下”的激烈局面。
结语
视频监控将会进一步白热化,老大、老二要一路高歌拼杀;老三到老八要在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端深耕稳住用户,,以服务的细致到位以及深入的个性化业务方案赢取和扩展客户,避免与领头羊的差距恶化;而报警、对讲、门禁这三大类企业,虽然存在瓶颈,但各家都处于瓶颈期,后续的竞争就看各自能否尽快向服务提供商转型,摆脱单纯的系统设备提供商的角色,寻求新的稳健的服务收益。这三大类企业的市场竞争态势后续几年不会像监控那么惨烈,即使海康大华加大入侵力度,仍需一段时间争夺地盘,至于这类企业是否要被收编,那是各家各打各的算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