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国际展会综合服务平台-外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外展百科 > 展会信息

热门展会

威尼斯双年展迎来插班生:中国馆

时间:2017-02-16 15:38:19 来源:外展网 浏览:

国外展会信息网】威尼斯双年展作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览会之一,每一届都给观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而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还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插班生:中国馆,作为首次参展的中国团队,他们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作品呢?

威尼斯双年展迎来插班生:中国馆

中国馆的艺术作品展示

已有120年历史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每两年举办一次,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双年展由主题展、国家馆、平行展三大部分组成。2015年的主题展邀请了来自53个国家的136位艺术家,89个国家参与了国家馆的展览,并评出最佳金狮艺术家与国家馆等奖项。

7个月的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绿园城堡主场馆内的中心舞台将每天进行同样的表演。朗读内容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全集,第一卷到第三卷无限循环。双年展总策展人奥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特意邀请英国艺术家艾萨克·朱利安(Issace Julien)作为这马拉松式重读和“表演”的导演,希望启发公众反思资本分配不均的社会现状,设计未来。

把过去扔掉的,一点点捡回来

入选主题展的四位中国艺术家包括邱志杰、曹斐、季大纯、徐冰。他们通过装置、绘画、影像等参与“全世界的未来”的讨论。其中徐冰的《凤凰》与恩威佐的资本问题最有渊源。2008年,徐冰从美国回到北京,就着手准备《凤凰》,作品用大量建筑废料组装,悬挂在象征着财富和成功的现代化大厦中,突出廉价劳动力与资本的直接冲突。

这件装置实质上造价高昂,自身就摆脱不了资本操控。它的诞生是因为资本家为其兴建的财富大厦“定制”公共艺术品;他原本希望制作仙鹤,但因为寓意不够吉祥而变身凤凰。《凤凰》的制作更是因为资金缺口等问题拖延两年才完成。

中国馆:双年展的插班生

中国艺术早在1980年就已亮相威尼斯双年展,但连续两届都以民俗艺术面貌示人,与双年展标榜前沿艺术的理念不符,组委会停止向中国发出展览邀请。2003年,中国正式在威尼斯双年展设立国家馆。中国馆像是双年展的插班生,在努力观察和学习的同时,对这个平台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2015年中国馆以“民间未来”为主题,被国际权威艺术媒体称为中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以来最好的一届。事实上五位参展艺术家里只有最年轻的陆扬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艺术家,另外四位都并不在当代艺术范畴内。作曲家谭盾为5月7日中国馆开幕式特别策划了互动音乐演出《活在未来》。从室外船坞开始,每隔二三米站一位提琴乐手,在谭盾的指挥下,接力式演奏“女书”音乐,最后三十多把提琴的演奏连成一片,将观众从各个角落引向中国馆中央。

这是中国馆首次由团队策展——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的策展方案,2015年2月底通过中国文化部组织的评审委员会票选,从15份参选方案中胜出。短短两个多月的筹备执行时间被基金会负责人崔峤形容为“近乎恐怖”。

“这一届中国馆运气不错,展览内容得到突破”,亲历之后崔峤思考最多的是中国馆操作机制上的困境,“每一届都是不同的策展人或策展团队,经验和教训无从传递,挑战却都是相同的——超短筹备时间、各方面资源条件的限制。怎样让组织系统运转得更高效,让中国馆更从容地实现策划思路,与国际观众、艺术界真正深入地互动交流,这是中国馆要为自己的未来思考的问题。”

对于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迎来的中国馆插班生,大家觉得表现如何呢?也许你想要到现场去一睹艺术大师们的风采?那就来与我们联系帮您取得出国参展的机会吧!

热门展会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