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国际展会综合服务平台-外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外展百科 > 展会出行攻略

热门展会

出国参展前我们需要学习一下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时间:2016-12-28 15:20:59 来源:外展网 浏览:

国外展会信息网】在我们准备出国参展前,我们需要学习一下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以免在国际展会上影响到客户对企业的印象。而且懂得尊重对方的礼仪文化,将会提高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认可度,为签单带来极大的帮助!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具有很大差异

中西方禁忌文化习俗的差异

西方人不喜欢13。缘起基督教故事“最后的晚餐”中犹大出卖耶稣,有13个人。西方人也不喜欢星期五。中国人不喜欢4,因为与“死”同音,认为8、6吉利,偏向于双数,追求成双成对。 中国人尊老,而西方人忌老。  中国人喜黄色,有图腾为“龙”,视为龙的传人。而西方则认为龙是蛇,基督教中蛇就是撒旦、是魔鬼,黄色暗含断交之意。而国人在馈赠送礼时不可“过时送礼,事后补礼”。 中国人送礼时习惯说“礼不好,请笑纳”。对年长者不能送“钟”,送礼不送乌龟,因乌龟有“王八”之称。外国人在送礼时不求贵重,意到便可,送礼收礼时少有谦卑之词,但礼品包装要求精美。在与人交谈时,西方人忌谈论个人私事、年龄、婚姻、收入等。

中西方语言行为礼貌文化的差异

在朋友见面时,中国人爱说:“吃饭了没有?”“您去了什么地方来着?” 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这多少触犯了他们的隐私权,他们会感到不高兴。同样,汉语中的“到哪儿去啦?”很多西方人士听后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可能是:你管得着吗!难道我就没有一点自由吗?他们没有弄清楚在中国“你去哪?”是问候语。实际上,问话人并不想知道答话人去哪,只是为了礼貌而已。而在这种场合下,西方人则说Hello、或Hi。分手时,他们还要说句It’s nice meeting you或Good-bye。之类的话。中国人分手时,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慢走”、“走好”之类的话。在汉语里很礼貌的称唿在英语文化里却可能是很不礼貌的。例如:“小+姓”(如“小李”),在汉语里是个亲切的称唿语。但若用此称唿美国人,却是极不礼貌的。反过来美国人喜欢用名字称唿对方,以示亲切。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唿,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唿,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儿子甚至对其父亲直唿其名。但在中国,直唿其名在很多场合则显得不够尊重,孩子直唿其父母之名更是忌讳。中国人称唿别人时,有时在此人所担任的职务前加上他的姓,如“张经理”、“王校长”、“刘老师”、“赵阿姨”,变成英语就成了Manger Zhang 、Principal Wang 、Teacher Liu 、Aunty Zhao 等。这样的称唿都是属于懂英美文化的“仿制品”。其实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英美人称唿男的为Mr(先生)女的Mrs(夫人、太太)或Miss(小姐)就足够了。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唿。如医生或有博士学位的人称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等。

在听到别人赞扬时,中国人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词,贬低自己一番,表现得很谦虚,而西方人则一般没有贬已尊人现象。他们听到赞扬后往往表示高兴并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中国人请客时,无论菜多么丰富,总是谦逊几句“今天没什么好菜,随便做几样”。本是客套话,可西方人听了认为,你不做好菜招待我,可见没有诚心,同时也说明你不尊重我。同样中国学生听到外国人说:“你的英语说得很好!”之后,往往回答“不,不,我的英语说得不好”以示谦虚,孰不知客人听了这种回答是要生气的。因为英语是他的母语,他有能力判断语言的好坏,学生的回答等于说他不懂什么是好的英语,相反,西方人在受到表扬时,首先表示感谢,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门展会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