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国际展会综合服务平台-外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外展百科 > 市场分析

热门展会

机会?共享单车能否打入欧洲自行车市场分析

时间:2017-07-13 14:43:28 来源:外展网 浏览:

共享单车在国内进行得如火如荼,现在如果想要打入欧洲自行车市场又是否可能呢?作为发达国家较多的欧洲,健康出行,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其社会的方方面面,此时进入欧洲自行车市场是否是妥当的呢?下面就听小编来为您分析欧洲自行车市场

1. 截止2007年,台湾地区出口到欧洲的自行车在2007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收入超过了22%。去年1至9月份出口到欧洲247万辆自行车,超过了其总出口量的71%,销售额达到了3.92亿美元。进口台湾自行车排名靠前的欧洲国家分别是英国(714,000辆),德国(340,000辆),荷兰(325,000辆),瑞典(235,000)和比利时(220,000辆)。所以,国产自行车一旦进入欧洲市场,和各国厂商争夺蛋糕,首先触及就是大陆对岸的台自行车制造商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台湾制造产业的发展,这必然会影响到两岸关系的发展,不利于两岸和平对话.所以中国制造商这时候贸然进场,其影响是不容小觑.因此,在开展下面报告论述之前,我先建议自行车工会领导打电话和国务院经贸部部长通通气,和对岸商量好份额的分配问题.如果商量好,我们才有进军的必要

2. 如果传统的国产自行车进军欧洲 其优势首先是价格极其低廉.这得益于大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是,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以不再成为中国制造的”必杀绝技”,台商,港商纷纷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国家办场,榨取当地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剩余价值.况且,利用低廉的价格进军欧洲市场,必然引发进口国对出口商收取高额反倾销税,导致欧盟对中国自行车厂商进行的新一轮倾销制裁活动.因此,企图利用价格优势占领市场.这种想法是极其愚昧.因此,中国自行车打入欧洲市场,应该在充分调研欧洲自行车销售市场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价格区间的选择.厂商所制造的自行车应该注重质量的保证和设计的创新.质量过关是必要条件,设计的创新是决定该款产品是否受市场欢迎的重要条件.所以,要根据顾客的共性需求,制造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也要在外形的设计和概念的推广上独具匠心,可以赋予东方色彩,也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喜好,适当的调整...

3.拓宽销售渠道,积极争取客户. 中国的自行车要打入欧盟市场,其工作绝不是仅仅的生产廉价的自行车出口到欧盟各国就完事的.这其中还涉及到概念的推广,产品的销售还有售后服务.市面上的单车琳琳种种,如何让大众了解国产自行车的性能,特点和优势.所以我认为,应该注重中国自行车在欧洲市场的整条产业链的整合.首先,销售办事处要利用当地媒体为平台,极力推广宣传国产自行车.当然可以包括”低碳” “健身”等环保理念的融入与延伸,也可以进行自行车驾驶体验等宣传活动. 其次,要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拓展顾客群体和用途.随着,2009年的第15届欧洲自行车推广大会胜利闭幕,欧洲近30个城市的与会代表签署了布鲁塞尔宣言,承诺将在城市中大力推广自行车的使用.这表明当中有政府会购买使用自行车,所以中国可以积极组织代笔团和政府相关部门谈判,争取到政府的订单.另一方面,快餐店宅急送,报纸邮递,租赁自行车等部门的市场份额也不容忽视,所以都需要销售代理的积极推广.

4..注重儿童青少年市场和老年人市场.,特定人群市场(工作使用者,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和减肥者)这块是欧洲自行车市场的固定使用人群,所以应该值得关注.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保证的自行车.

5.完善售后服务,也是决定中国自行车能否深入大众人心的关键因素.中国的自行车部零件应该在欧洲有配套,以便故障修理的需要.自行车也应该有召回制度,这体现出对消费者的一种关注,对精益求精品质的追求.欧洲人最看重的不是产品的本身,而是产品散发出来的品牌的价值理念以及使用了该产品真正受到的实惠.更多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产品在消费群体中口碑的建立.

6.中国的自行车企业要联合起来,进行产业重组与转型,善于和新技术的结合.开发制造电动人力两用自行车,这是未来新型自行车发展的方向.研发和掌握未来的电动自行车核心技术--蓄电池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掌握了这项技术才能够将国产单车在夕阳产业的泥淖拯救出来,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获得巨大的商机.本人对近期网上宣传的欧洲复古单车风潮持表示并不看好,怀疑这只是在当今石油能源危及日益,加剧油价飞涨,能源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在以电力为首的新的动力能源没有取代旧有汽油的动力能源情况下,在这一过渡期间欧盟各国实行的权宜之计.一旦蓄电池技术得到完善与应用(包括电池重量的减轻和供电时长的增多),传统的自行车市场必然严重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电动车的市场.所以国产自行车要完全占有欧洲市场,一定要发展电动自行车.

        以上就是欧洲自行车市场的分析,有需要的企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或者拨打010-84898878咨询展会讯息。

热门展会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